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车 >维权投诉
搜索

同比增77% 我国2017年汽车召回突破2000万辆

更新时间: 2018-01-08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编辑:

浏览:3204次

摘要:

虽然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17年我国汽车工业销量增速或为3.5%左右,今年的预期数字更低,仅为3%,微增长已成行业新常态,但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召回的总量却逐年递增,且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近日,国家质检总局表示,截至2017年12月28日,国内各主要汽车产品生产者共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251次,召回缺陷汽车总量为2004.8万辆,在2016年突破1000万辆的基础上同比激增77%,再创历史新高,这已经是连续第四年我国汽车年召回总量再破纪录。

召回总量屡创新高 几乎每4辆就有一辆

自2004年我国颁布施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来,每年由质检总局发布的官方召回数量就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几年的上涨幅度极高。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全部召回的汽车数量高达1100万辆,相较于2015年的554.9万辆,几乎翻了一番。而2017年更是在2016年的较高基础上再次同比增长77%,达到了2004.8万辆,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汽车召回国。

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严冯敏指出,我国已累计实施汽车召回1548次,共召回缺陷汽车5673.8万辆,从总体数量上看,几乎每4辆车中就有1辆曾经实施过召回。对此,严冯敏分析,共有四点原因造成我国汽车召回数量的快速增加。首先,人民群众对生活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大消费者对行使产品安全问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的意识日益增强,投诉缺陷问题、参与缺陷调查、监督召回和表达意见的主动性日益增强,给予召回监管工作极大的支持;其次,良好的召回监管法律规范起到了有效的制度保障作用;第三,政府监管工作形成高压态势,通过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和行政约谈引发的缺陷产品召回活动继续占有较高比例;第四,新闻媒体长期以来一直关注产品质量安全、关注政府监管,尤其是对缺陷产品召回问题更加关注,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力地支持了政府监管工作。

高田成“罪魁祸首” 车主还应多警惕

数据显示,2017年召回的缺陷汽车产品中,问题主要集中在气囊和安全带总成、发动机总成、转向系统总成、电气设备总成、车身总成五类问题上。其中气囊和安全带总成的召回数量最多,涉及车辆1063.8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53.1%。

虽然全球第二大安全气囊公司——高田已经破产并成功为我国宁波均胜电子收购,终得重获新生,但这并不妨碍其过去的严重质量问题给汽车行业带来的影响将持续发酵。质检总局表示,截至目前,因高田气囊事件共38家汽车企业实施召回126次,涉及车辆1951.6万,是近年来召回数量最多的召回活动。在2017年,有29家汽车企业因此提出了36次召回,涉及车辆987万辆。

受其全球召回规模巨大、零部件供应能力不足以及高田公司面临破产重组等因素的影响,该召回活动的实施存在一定复杂性,因此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琰提出,质检总局将作为重点案件予以密切监督,并提示相关车主:“如车辆在发生事故时出现气囊或气体发生器异常破裂的情况,应尽快与生产经营者取得联系,并将有关情况向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进行报告。”

缺陷问题集中 呈现多品牌、跨区域、集中化的趋势

除气囊和安全带总成问题外,质检总局统计的数据显示,导致我国汽车产品缺陷召回的问题相对集中,数量排名第二的是发动机总成,涉及车辆409.6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20.4%;第三则是转向系统总成,涉及车辆175.7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8.8%;第四是电气设备总成,涉及车辆165.5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8.3%;第五是车身总成,涉及车辆80.5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4%。

事实上,通过梳理2016年的汽车召回数据,发动机和车身问题也是导致汽车产品召回的主要原因,而近年来,随着各类电子技术在汽车上日益广泛地应用,因汽车电子设备、相关电子控制软件、相关电子控制模块等存在设计及故障缺陷而引发的召回事件逐渐增多,2017年电气设备总成问题导致的召回产品数量就已经超过了车身总成。对于汽车企业来说,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固然是好事,但同时也应严加注意新技术的质量问题,以免因此造成车辆的重大缺陷而引发召回。

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召回呈现多品牌、跨区域、集中化的趋势,从历年召回统计数据来看,在召回数量排在前10名的召回活动中,有6次是在2017年实施的,其中1次超过200万辆、3次超过100万辆,并且部分大规模召回活动是由同一问题引发。

监管不断加强 质检总局“功不可没”

正如严冯敏此前提及,通过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和行政约谈引发的缺陷产品召回活动继续占有较高比例,2017年,质检总局根据收集和掌握的缺陷线索信息,组织开展汽车产品缺陷调查43次,通过信息收集与分析、技术调查与评估、工程分析与验证等工作,督促相关企业实施召回工作。

截至目前,缺陷调查工作已引发汽车召回58次,涉及数量1357.95万辆,占全部汽车召回数量的68%。同时,在重大缺陷调查工作和重点产品安全事件处置过程中,质检总局对36家企业开展了12次行政约谈。

特别是在高田气囊全球召回事件中,质检总局组织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对国内高田气囊相关工厂及36家整车制造商开展缺陷调查,在调查工作取得关键突破后,质检总局集中约谈大众、通用、奔驰等国内整车制造商,要求相关企业履行召回义务,截至目前,国内涉及高田气囊问题的全部制造商均已宣布实施召回。

接下来,质检总局将通过加强与国务院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与公安、交通、工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全面提升我国缺陷产品召回行政监管能力,形成“总局统一管理,地方分级负责,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召回监管体系。

诚然,汽车召回是车企维护消费者权益、负责任的表现,但也说明了车企在产品质量工作方面仍有缺陷,特别是安全方面的缺陷,导致了召回事件的不断发生,为此,提高汽车产品的质量水平仍是重中之重。

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段永刚曾指出:“推动汽车强国建设,必须坚持把质量建设和品牌建设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根本要求。”汽车企业只有在质量管理工作方面开拓创新,积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不断提升汽车供给质量和用户满意度,才能早日推动汽车强国梦的实现。

虽然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17年我国汽车工业销量增速或为3.5%左右,今年的预期数字更低,仅为3%,微增长已成行业新常态,但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召回的总量却逐年递增,且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近日,国家质检总局表示,截至2017年12月28日,国内各主要汽车产品生产者共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251次,召回缺陷汽车总量为2004.8万辆,在2016年突破1000万辆的基础上同比激增77%,再创历史新高,这已经是连续第四年我国汽车年召回总量再破纪录。

召回总量屡创新高 几乎每4辆就有一辆

自2004年我国颁布施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来,每年由质检总局发布的官方召回数量就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几年的上涨幅度极高。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全部召回的汽车数量高达1100万辆,相较于2015年的554.9万辆,几乎翻了一番。而2017年更是在2016年的较高基础上再次同比增长77%,达到了2004.8万辆,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汽车召回国。

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严冯敏指出,我国已累计实施汽车召回1548次,共召回缺陷汽车5673.8万辆,从总体数量上看,几乎每4辆车中就有1辆曾经实施过召回。对此,严冯敏分析,共有四点原因造成我国汽车召回数量的快速增加。首先,人民群众对生活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大消费者对行使产品安全问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的意识日益增强,投诉缺陷问题、参与缺陷调查、监督召回和表达意见的主动性日益增强,给予召回监管工作极大的支持;其次,良好的召回监管法律规范起到了有效的制度保障作用;第三,政府监管工作形成高压态势,通过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和行政约谈引发的缺陷产品召回活动继续占有较高比例;第四,新闻媒体长期以来一直关注产品质量安全、关注政府监管,尤其是对缺陷产品召回问题更加关注,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力地支持了政府监管工作。

高田成“罪魁祸首” 车主还应多警惕

数据显示,2017年召回的缺陷汽车产品中,问题主要集中在气囊和安全带总成、发动机总成、转向系统总成、电气设备总成、车身总成五类问题上。其中气囊和安全带总成的召回数量最多,涉及车辆1063.8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53.1%。

虽然全球第二大安全气囊公司——高田已经破产并成功为我国宁波均胜电子收购,终得重获新生,但这并不妨碍其过去的严重质量问题给汽车行业带来的影响将持续发酵。质检总局表示,截至目前,因高田气囊事件共38家汽车企业实施召回126次,涉及车辆1951.6万,是近年来召回数量最多的召回活动。在2017年,有29家汽车企业因此提出了36次召回,涉及车辆987万辆。

受其全球召回规模巨大、零部件供应能力不足以及高田公司面临破产重组等因素的影响,该召回活动的实施存在一定复杂性,因此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琰提出,质检总局将作为重点案件予以密切监督,并提示相关车主:“如车辆在发生事故时出现气囊或气体发生器异常破裂的情况,应尽快与生产经营者取得联系,并将有关情况向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进行报告。”

缺陷问题集中 呈现多品牌、跨区域、集中化的趋势

除气囊和安全带总成问题外,质检总局统计的数据显示,导致我国汽车产品缺陷召回的问题相对集中,数量排名第二的是发动机总成,涉及车辆409.6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20.4%;第三则是转向系统总成,涉及车辆175.7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8.8%;第四是电气设备总成,涉及车辆165.5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8.3%;第五是车身总成,涉及车辆80.5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4%。

事实上,通过梳理2016年的汽车召回数据,发动机和车身问题也是导致汽车产品召回的主要原因,而近年来,随着各类电子技术在汽车上日益广泛地应用,因汽车电子设备、相关电子控制软件、相关电子控制模块等存在设计及故障缺陷而引发的召回事件逐渐增多,2017年电气设备总成问题导致的召回产品数量就已经超过了车身总成。对于汽车企业来说,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固然是好事,但同时也应严加注意新技术的质量问题,以免因此造成车辆的重大缺陷而引发召回。

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召回呈现多品牌、跨区域、集中化的趋势,从历年召回统计数据来看,在召回数量排在前10名的召回活动中,有6次是在2017年实施的,其中1次超过200万辆、3次超过100万辆,并且部分大规模召回活动是由同一问题引发。

监管不断加强 质检总局“功不可没”

正如严冯敏此前提及,通过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和行政约谈引发的缺陷产品召回活动继续占有较高比例,2017年,质检总局根据收集和掌握的缺陷线索信息,组织开展汽车产品缺陷调查43次,通过信息收集与分析、技术调查与评估、工程分析与验证等工作,督促相关企业实施召回工作。

截至目前,缺陷调查工作已引发汽车召回58次,涉及数量1357.95万辆,占全部汽车召回数量的68%。同时,在重大缺陷调查工作和重点产品安全事件处置过程中,质检总局对36家企业开展了12次行政约谈。

特别是在高田气囊全球召回事件中,质检总局组织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对国内高田气囊相关工厂及36家整车制造商开展缺陷调查,在调查工作取得关键突破后,质检总局集中约谈大众、通用、奔驰等国内整车制造商,要求相关企业履行召回义务,截至目前,国内涉及高田气囊问题的全部制造商均已宣布实施召回。

接下来,质检总局将通过加强与国务院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与公安、交通、工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全面提升我国缺陷产品召回行政监管能力,形成“总局统一管理,地方分级负责,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召回监管体系。

诚然,汽车召回是车企维护消费者权益、负责任的表现,但也说明了车企在产品质量工作方面仍有缺陷,特别是安全方面的缺陷,导致了召回事件的不断发生,为此,提高汽车产品的质量水平仍是重中之重。

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段永刚曾指出:“推动汽车强国建设,必须坚持把质量建设和品牌建设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根本要求。”汽车企业只有在质量管理工作方面开拓创新,积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不断提升汽车供给质量和用户满意度,才能早日推动汽车强国梦的实现。

热门推荐